必威官方网站- Betway必威- APP下载头部公募转型面面观 华夏、天弘、招商基金的困题与突破

2025-09-13

  必威官方网站,Betway必威,必威APP下载新周期新常态。如何打破路径依赖,卡位市场轮动、重塑发展引擎,决定了头部基金的江湖地位。

  9月5日,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迎来关键进展,证监会正式修订并更名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》,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这是2023年7月《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》实施以来的改革延续,降费提质信号强烈。

  随着费率全面调降、“投顾驱动”转型,以往依赖渠道佣金与首发激励的盈利模式面临重构,行业竞争更聚焦于投研实力、产品创新、运营效益、客户信任,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,实打实回报考验从业者的专业性、责任心。

  截至2025年9月9日,头部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披露均已完毕,强者恒强但位次洗牌暗藏变局,显现出新一轮洗牌引发的分化效应:

  易方达以58.96亿元体量、9.71%增速,位列营收第一,华夏基金紧随其后,净利排名却在工银瑞信基金之后,还被南方基金、广发基金反超,跌出行业前四。面对ETF领域的激烈竞争,指数产品费率下行压力,成本管控能力成为决定利润的关键因素。

  曾凭借“余额宝”重塑行业格局的天弘基金,则出现增收不增利,旗下余额宝规模较高峰期缩水近六成,主动权益业务规模也未能突破200亿元。同样增收不增利的,还有招商基金,虽在9月初迎来权益新品首募规模超50亿元的亮点,但能否扭转该类产品长期疲软局面仍需观察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2022至2024年间,其旗下权益类产品累亏553亿元。

  总体而言,公募业步入“降费让利、回归本源”的精细运营阶段,AI投顾、智能风控上的押宝热潮,意味着头部机构竞争不仅是规模比拼,更是运营效率、平台生态、科技创新的综合较量。华夏、天弘与招商的转型成效、阵痛迷惑,也将成为观测行业走向的重要窗口。

  作为国内公募业的元老之一,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8月28日,华夏管理ETF规模8231.10亿元,稳居行业“一哥”。

  不过这不代表无懈可击。如2025年4月,张弘弢因个人原因卸任全部在管产品,并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,其管理规模也从2024年三季度的4561.44亿元迅速“归零”。

  公开资料显示,张弘弢曾参与推出国内首只ETF,并于2020年成为行业首批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之一,与张坤、张清华并称“三张”,妥妥的华夏基金“ETF一哥”。

  作为三只千亿级或准千亿级产品,华夏沪深3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、华夏科创50ETF之前一直采取双人共管模式。张弘弢卸卸任后,三基金分别转由赵宗庭、徐猛和荣膺单独管理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三人均拥有超8年的基金管理经验。

  相比之下,张弘弢此前管理的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及其联接基金,目前由杨斯琪单独掌舵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2024年6月起,其开始出任指数型产品的基金经理。相较前述几位资深基金经理,管理年限略显单薄。

  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9月11日,杨斯琪累计任职时间1年又92天,管理基金数量高达42只基金,累计管理规模74.58亿。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52.17%,任内最低回报为-3.79%。

  低利率环境下,余额宝曾经的规模化红利正持续消退,倒逼天弘加速转型。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。在投研体系建设、产品线布局以及战略重构等方面,系统性压力呼唤系统性破局。

  从产品规模看,不少为几千万规模的“迷你基金”,杨斯琪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为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,2025年2月成立,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达到36.28亿元。不过天天基金网显示,其收益率还有待提升,近1月、近3月、近6月分别为4.44%、12.51%、12.29%,天天基金网四分位排名分别为不佳、不佳、一般。

  除了张弘弢,2024年7月,被誉华夏“能源一哥”的郑泽鸿卸任4只基金,管理规模超150亿元。2025年3月,专注科技板块的百亿基金经理周克平也清仓在管产品离任。

  频频人事变动,需警惕对规模形成冲击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2025年6月30日,华夏基金股票型基金产品规模210.19亿元,体量创下2021年3月以来新低。混合型基金规模1159.83亿元,股票加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1370.02亿元,较2021年规模峰值缩水超千亿元。2025年A股市场持续回暖背景下,上述低迷表现自然不是加分项,折射出核心投研能力有待提升。

  作为华夏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最大产品,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2025年6月30日,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最新规模75.33亿元,近1年、近2年、近3年收益率分别为42.50%、9.20%、-15.22%。截至2025年6月30日,该基金总份额33.64亿份,较2021年一季度67.17亿份缩水近半,在17个季度中,仅2021年3季度和2022年2季度份额是净流入。

  首先,人才流失,投研体系承压。明星基金经理纷纷离职,需防范影响投研延续性、不利投资者信心,公司需在人才激励、相关制度建设,高量级基金经理储备与中生代培育接棒上再下功夫。

  其次,主动权益规模缩水,结构失衡。公司主动权益规模较2021年峰值萎缩超1200亿元,反映核心投研竞争力与市场吸引力下降,规模发展较依赖ETF产品,业务结构有待优化。

  最后,ETF强敌环伺,降费考验专业性、精细化运营。2024年11月,华泰柏瑞、易方达、华夏、嘉实、南方等多家头部公募同步发布公告,将旗下多只股票ETF调低管理费率至0.15%、托管费率调低至0.05%。

  进入2025年,降费提质仍在持续。作为ETF领域领军者,华夏基金甘苦自知。上半年净利被南方基金、广发基金反超,或就是一个改变信号。除了规模先发优势,还需构建被动与主动双轮驱动新模式,优化产品布局、加强投研团队传承、平台型一体化建设。唯此,才能打开更多盈利性、在激烈竞争中扼守江湖地位。

  相比于华夏基金的ETF优势,天弘基金也有高光时刻,曾凭借“余额宝”弯道超车、改写中国理财市场。

  Wind数据显示,2018年一季度,天弘基金管理规模高达19902.14亿元。其中,余额宝规模逼近1.7万亿元。要知道,2013年起步时管理规模尚不足百亿,短短五年时间便跃升为规模近两万亿的行业巨头,成长性足够强悍。然而,随着余额宝增长神话的“破裂”,其规模也开始缩水。

  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2025年6月30日,最新规模7932.19亿元。即便如此,余额宝依旧牢据公司货币基金(8540.86亿元)90%以上的份额。

  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9月11日,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跌至1.022%,近一年收益率1.27%,收益率排在880只货币基金的725位。规模收益双压,货币基金引擎熄火。

  另一厢,权益业务也面临转型阵痛。2024年以来,李宁、陈国光、谷琦彬等一批任职三年以上的权益基金经理相继离职。追其原因,收益率难言讨喜或是一个考量。

  比如陈国光离任前,Wind数据显示旗下多只产品亏损超20%,谷琦彬则因重仓新能源而业绩大幅回撤,其主力产品天弘高端制造混合A任内回报率跌幅超30%。

  为弥补权益短板,天弘基金从浙商基金引入贾腾,不过其往期业绩似乎并不算多出众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贾腾在浙商基金曾管理过15只产品,其中仅浙商聚潮产业成长A、浙商丰利增强两只产品获得正收益,任职回报分别为39.45%和41.81%,其余产品均为负收益。其中,亏幅超40%的产品达到5只。

  好在,天弘积极布局ETF增量产品、培育“第二增长曲线只指数产品,覆盖宽基、主题、策略等多领域。其中,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联接A近一年回报率超60%,成为天弘基金战略转型中的一大局部亮点。

  投研建设方面,天弘基金着力打造TIRD一体化投研平台,旨在借助数字化提升投研决策的能力。

  一系列措施努力值得肯定,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,从最新数据看转型之路依旧任重道远。截至2025年6月30日,天弘基金管理规模12482.52亿元。其中,货币基金规模8540.86亿元,占比仍接近七成,而其中超7900亿为余额宝,占比超六成。相比之下,天弘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仅有4.75亿元和197.14亿元。

  混合型基金中,天弘恒生科技指数与天弘创业板ETF,两只被动指数型ETF规模分别为68.31亿元、66.80亿元,合计规模超130亿元,占据混合型基金规模主要份额,再次凸显天弘在主动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。

  在行业费率下降、货基红利消退的背景下,天弘从“货基独大”到“双轮驱动”转身已是避无可避。能否凭借指数产品布局和投研数字化,成功激活增长新动能,系统性压力呼唤系统性破局。

  再看招商证券,曾因押注白酒与医药赛道,一战封神、实现规模影响力快增。Wind数据显示,2021年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其规模一度高达776亿元。要知道,当时招商基金旗下股票型总规模也才1450亿元左右。

  梳理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历史业绩,2020年是高光期,全年共赚172.18亿元,赚钱能力堪比“印钞机”。可惜好景不长,白酒赛道的交易拥挤扎堆,最终导致赛道出现盲目乐观,随着板块轮动、白酒业深度周期调整,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出现亏损。

  2025年A股市场持续走强,白酒板块整体表现仍较一般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2025年9月11日,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近一年、近二年、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20.39%、-25.50%、-24.48%。近一年回暖明显值得肯定,可拉长维度的亏态仍考验修复持续性和力度。

  科技股浪潮风生水起下,截至2025年6月末,招商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八只为白酒股,包括贵州茅台、五粮液等权重品种,集中押注赛道,导致错失本轮结构性行情,权益基金整体表现一般。

  而随着市场行情回暖,基金经理也迎来密集变动,其中不乏绩优明星经理。2025年8月,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离任,在管产品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在其3年又103天的任期内累计回报达124.59%,年化回报达27.96%,在过去持续震荡的权益市场中显得尤为亮眼,位列行业顶尖水平。

  高管层也出现变阵,2025年5月,总经理徐勇离职,由钟文岳接任。随后,招商基金集中任命了三位副总经理。8月,招商银行公告称,王小青因工作原因提请辞去副行长职务。根据公告,王小青“是否继续在招商银行及其控股子公司任职”一栏显示为“否”,那么其担任的招商基金董事长职务有无变动,值得观察。

  当然,流水不腐、新人新气象。招商基金方面表示,钟文岳在金融和投资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,过往在招商基金任职多年,对行业和公司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。

  其曾表示,2025年是公募基金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,是行业重塑生态、加快转型的关键机遇期。招商基金将贯彻落实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提升投资研究、资产组织、风险管理、科技支撑、业务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各项能力。

 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,大海航行靠舵手。从上述发言可看出,招商基金在砥砺前行中酝酿新变,种种提升愿景可期可待。不过如愿关键还在执行层面,在固收优势承压、产品业绩波动、基金经理及高管层人事更迭下,新帅肩头担子不轻,但也更易做出成绩、产生改革成效。

  2022年至2024年,公司营收57.57亿元、52.94亿元、53.08亿元,整体成长性一般。同期净利为18.13亿元、17.53亿元、16.5亿元,连续两年下滑。2025年8月28日,招商证券发布半年报显示,招商基金2025上半年净利7.89亿元,同比下滑6.81%;营收25.61亿元,同比增长1.17%。

  根本而言,基金是长线投资,改善回报率、打开盈利性的功夫还是下在平常,赢在前瞻。周期起伏、热点轮动是常态。押注式博弈固然有长期战略考量,可若失败会加剧投资者损失。想要精准抓住结构性行情,加快“平台式、一体化、多策略”投研体系建设,加大对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,提升长效激励措施、改善核心团队稳定性,这些都是基金机构要连续打磨的基本功,也是招商基金盈利翻身仗的关键。

  总体来看,华夏基金、天弘基金、招商基金各自面临挑战,却均展现出积极应对变革、主动寻求战略转型的姿态,折射出头部公募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适应能力与经营韧性。

  如华夏基金作为行业奠基者之一,凭借指数投资和ETF领域的传统优势,持续巩固被动投资护城河,并加速推进“主动+被动”双驱战略。

  人才梯队建设方面,正逐步加强中生代和新生代基金经理的培养与赋能,试图通过体系化投研平台降低对个别明星经理的依赖。如目前华夏基金股票型基金收益冠军孙蒙任职时间2年又65天,任职回报41.26%。截至9月11日,其管理的华夏智胜新锐股票A近一年收益率达到85.27%。

  债基方面也有亮点。以8月为例,华夏可转债增强A表现最佳,当月回报率13.38%,远高于0.25%的平均水平,2025前8月回报率达到23.95%。同样领跑市场的还有QDII基金,华夏新时代人民币8月表现位居行业第二,收益率达到16.39%,远高于2.84%的平均水平。基金二季度末重仓股包括英伟达、微软、中际旭创等。

  截至9月11日,华夏基金近一年已有81只产品收益超50%,在业内居于首位,体现了头部基金的市场洞察力、精准捕捉结构性机会方面的专业性。

  再看天弘基金,一直也在推动业务模式转型。一方面,大力发展覆盖宽基、行业主题、跨境等多维度的指数产品矩阵,以压缩对货基的过度依赖、对冲其低迷影响。另一方面,发力打造的TIRD一体化投研平台逐步投入使用,尝试以数字化和系统化方式提升投资决策的质量与效率,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底层支撑。

  得益于上述布局试水、自我突破,一些积极改变振奋人心。如截至2025年6月30日,其混合型基金规模185.61 亿元,排在169家基金的39位。

  喜变背后,盘点整个2025上半年,天弘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的局部亮点有所浮现。据天天基金网,天弘医药创新年内收益率达43.11%,近一年收益率60.53%。在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基金排名为166/4528、326/4331,成为天弘权益突围的尖兵。

  “长跑健将”天弘通利混合则诠释了长线复利价值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9月11日,该基金近一年、近二年、近三年,收益率分别为38.09%、32.37%、44.48%。近2年与近3年收益率高于同期同类型基金的20.00%、6.26%%。

  至于货币基金引擎失速,天弘基金也没坐以待毙,ETF业务担起新轮增长的突破口。2024年以来,公司一年内新设19只指数基金。截至6月30日,天弘被动指数产品线已覆盖宽基、主题、策略、商品、跨境、债券六大类别,形成一只“指数工具箱”。在传统ETF领域,重点布局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赛道,形成27只产品的全品类矩阵;在创新产品线上,着力打造Smart Beta系列,构建策略透明化的新型投资工具。

  2025年5月12日,天弘基金一口气为8只ETF“换新名片”。看似微小字符调整,背后却有将ETF竞争从“流量战”升级为“体验战”,打造特色护城河的深意。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,截至9月11日,天弘旗下63只指数基金近一年回报超30%。其中,天弘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发起A近一年回报率148.63%,天弘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发起联接A近一年收益率137.25%。

  得益于综合改革赋能,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9月9日,天弘基金股票型+混合型基金,近一年收益率超过50%的基金超过16只。

  招商基金也在积极调整投研布局,部分亮点产品振幅人心。以近期新发均衡优选混合基金为例,公司正试图跳出传统依赖单一赛道的风格,拓展更多元化的权益产品线日,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达92.02%%,超越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,成为招商混合型产品的收益冠军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2025年9月11日,招商基金股票型基金+权益类基金中,共有42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超50%。

  与天弘基金有些相似,相较主动管理产品,招商基金更大突破也在ETF领域。据金融界消息,其旗下三只聚焦中小盘的指数增强型ETF,招商中证500增强策略ETF、招商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、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强势突围,凭借较显著增长份额展示了市场号召力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宏观经济处于温和复苏阶段,政策面持续释放支持民营经济与科技创新的积极信号。随着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,中证500、中证1000及中证2000指数覆盖的优质中小市值企业,凭借高成长弹性和对产业升级的高度契合,相关基金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。

  具体到产品面,增强中小盘ETF差异化布局的同时,招商基金推出的沪深300增强ETF是市场首批指数增强ETF。此后,又陆续推出500指数增强ETF、1000ETF增强、科创50ETF增强、中证2000增强ETF等产品。天天基金网显示,截至2025年8月25日,招商银行指数型基金规模1184.10亿元。相比2024年6月末的947.88亿元,规模累增超200亿元。

  在首财看来,基金管理是一门投资哲学,贵在与趋势为伍,机会相伴、持续自我进化。面对扑面而来的新周期大考,专业力打磨、精细化运营、综合科研、生态创新赋能一个不能少。

  弱者常怨,智者求变!中报暴露出的问题挑战,是警钟更是号角。面对困点挑战,属于华夏、天弘、招商基金的转型马拉松刚刚拉开序幕。真正的头部机构,会爆发出惊人的经营韧性、革新能力,继而在周期穿越中迎来价值蜕变。

  凤凰新闻/网易财经/搜狐财经/腾讯财经/今日头条/蓝鲸财经/百度百家/新浪微博/天天快报/中金在线/东方财富/雪球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 传真:+86-123-4567 QQ:1234567890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必威官方网站- Betway必威- 必威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