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指5万亿元!中国ETF持续狂飙未来生态必威官方网站- Betway必威- APP下载体系将如何发展?

2025-08-22

  必威官方网站,Betway必威,必威APP下载

剑指5万亿元!中国ETF持续狂飙未来生态必威官方网站- Betway必威- 必威APP下载体系将如何发展?

  【大河财立方记者孙凯杰】8月18日,上证指数突破近十年新高。在市场完成修复并一路上扬的过程中,大量资金不断加码A股,而ETF正是其中的主力军。

  而Wind数据显示,仅过了4个月时间,ETF规模持续突破新高,截至8月18日,已迅速增长至4.82万亿元,距离5万亿元大关越来越近。

  作为投资者门槛最低、最易参与的指数投资工具之一,ETF未来将如何发展?多位从业者分享了他们对行业当下的见解。

 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赵云阳认为,当前,我国指数投资生态体系已初步形成。

  作为“老五家”公募基金公司,博时基金较早布局ETF市场,自2009年布局ETF业务以来,至今ETF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,见证了中国资管行业近20年的生态格局变化。赵云阳表示,中国ETF的生态体系,主要体现在产品布局、市场结构、投资者教育及生态协同等多个维度。

  他介绍,中国市场的ETF类型覆盖了A股、跨境、债券、商品、货币等大类资产,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、收益规划,通过ETF工具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或轮动,实现投资目标;另外,ETF期权已覆盖上证50、沪深300、中证500、中证1000、科创50、创业板等核心指数,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。

  根据相关交易所数据统计,截至2024年底,被动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。蚂蚁财富接受采访表示,2024年10月,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发售是ETF市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,发行首日销售突破200亿元,彻底点燃市场热情,“需求热”与“发行热”形成闭环。

  目前,中央汇金等机构重仓持有沪深300ETF等产品,机构投资者在指数权益基金中的占比达57%,推动市场定价权向被动工具倾斜;养老金、保险资金及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通过ETF大规模配置A股,个人养老金制度将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投资范围,形成“长钱长投”生态。

  在赵云阳看来,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变化,是ETF市场近年最为显著的变化。“年轻投资者更偏好简单透明的工具,低费率、高透明度等特点,都推动了ETF的普及,投资理念也慢慢从择时转向了配置。”

  随着沪港通、深港通等机制完善促进外资配置中国ETF、国内投资者通过跨境ETF布局全球市场,ETF的生态协同也在日益完善。

  晨星(中国)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表示,政策面积极完善市场制度环境,落地了加快指数产品审批流程、降低运作成本等举措,并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,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构投资者加大对ETF的配置力度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逐步认识到了ETF在低成本、持仓透明度、交易便捷性以及风险分散等方面的独特优势,使得ETF已然成了投资者资产配置工具箱中的重要选择。

  2020—2021年的“买基热”中,主动权益基金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入市,但随后三年的回撤,让不少基民至今仍未回本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费率更低的指数投资异军突起,ETF基金规模快速膨胀;2024年“924行情”后,A股企稳回升,不少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亮眼,但ETF的增长势头并未减缓。

  截至发稿前,年内已有23只基金实现净值翻倍,以医药主题为例,其中除领涨的主动权益基金外,仍然有8只相关的ETF基金(含联接基金)位列其中。

  赵云阳表示,指数化投资与主动管理投资是当前市场主流的两种投资理念,指数投资追求贝塔收益,而主动管理主要追求阿尔法收益。站在当下看,主动基金面临高质量发展转型,后续会更加重视基准、减少对基准的漂移与偏离,重点追求阿尔法。

  ETF是指数投资的核心品种。对于基金公司来说,ETF业务与主动管理业务协同发展,可以满足市场上绝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,两类业务具有显著的互补性,在发展主动管理业务的基础上,发展ETF业务有利于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。

 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,ETF仍是基金公司抢滩登陆之地。Wind数据统计,目前全市场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前20名的基金公司,有18家都布局了ETF。部分基金公司在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下滑后,也通过ETF实现了较为平滑的业绩增长。

  “很多基金公司在考虑过后,还是决定入局ETF,尽管前期投入比较大,但这可能是资管市场的未来趋势,不做可能就错失了下一个蓝海市场。”一名前公募人士说道。

  市场的崛起,必然带来用人的需求。2023年以来,ETF市场人才缺口逐渐放大,也陆续出现了“基金公司ETF条线抢人”的新闻。赵云阳介绍,在人才培养上,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推行“投研一体化”“互相赋能”的理念,与整个公司层面的“投研一体化”协同合作的土壤一脉相承。

  行业的快速发展,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:同一指数挂钩多只ETF、基金公司集体“上新”成为常态。相比于整个公募基金市场,ETF市场呈现的头尾格局明显更加强烈。

  Wind数据显示,截至8月11日,国内ETF总规模中,前3家基金公司合计占比43.51%,前10家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接近80%,剩余45家基金公司合计仅占22%。

  一名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,从海外经验来看,ETF领域最终可能只剩下少数玩家在场。例如在美股ETF市场,贝莱德、先锋、道富和景顺4家机构管理规模合计占比高达78%,极低的费率标准,背后是巨量规模的支撑。“基金公司为打造ETF生态,需要承担做市、营销、人力、系统、指数使用费等多项成本,花费可能高达几千万元,所以,小基金公司发展ETF的难度比较大,头部公司凭借规模、品牌优势则相对容易。”该人士表示。

  崔悦提到,对于尚未布局ETF业务的基金公司而言,是否要进入这一领域需进行全面的战略评估。决策时应当重点考量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,充分考虑初始投入成本、持营能力、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,以及对自身现有业务的影响等多个维度。此外,最关键的是,需要审慎评估拟布局的ETF业务是否能够真正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,而不是仅仅地追逐市场热点选择布局。

  “如果一家公司无法确信其能打造出有长期生命力、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产品,那么盲目进入ETF领域,可能是对公司资源的不负责任,更是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。”她说。

  赵云阳认为,即使ETF的战场趋于白热化,但基金公司仍能通过减小跟踪误差、优化产品结构、加强投顾服务等措施获得持续增长。

  在社交媒体上,经常有投资者反映,购买了某只ETF,一年下来的回报,却不如挂钩同一指数的另一只产品。

  赵云阳认为,ETF产品出现跟踪程度差异,进而导致投资者收益分化,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,包括费用差异、复制策略差异(完全复制或抽样复制)、分红机制差异、申购赎回冲击、汇率波动以及基金公司的管理精细程度。

  此外,在同质化竞争下,拥有更优质、更稀缺的产品无疑是“弯道超车”的机会。例如博时基金在2013年发行了国内首只标普500ETF,至今规模超过200亿元;通过布局全市场唯一一只可转债ETF,获得了超过500亿元的规模。市场中,海富通基金、摩根基金、鹏扬基金、鹏华基金等公司均以相似的举措获得了较为稳定的ETF产品规模。

  伴随着投资者走向成熟、年轻投资者不断涌入,提升投资者体验也成为基金公司的新课题。

  崔悦认为,ETF竞争的重点正在从单纯的产品竞争,逐步转向综合服务能力和投教水平的较量,比拼谁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不同ETF产品,以及谁能提供更好的指数投资体验,而这更多是考验公司的价值输出和生态运营能力等软实力。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 传真:+86-123-4567 QQ:1234567890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必威官方网站- Betway必威- 必威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